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
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穿越重生

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(312)

作者:卿戈 时间:2024-05-25 09:48:33 标签: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成长 轻松

  “嗯…”崇文帝满意地点点头,复又将方旬叫出列,让户部批五万石粮草用作赈灾,另派官员随行,即刻出发去钦南,不得耽搁。

  虽说以钱粮赈灾,乃是众人约定俗成的章程,但这一路奔波过去,路途遥远,且不说有官员在其中徇私贪墨,单只算路上的损耗,便不计其数。

  谢见君任甘州知府时,就曾吃过赈灾粮草的暗亏,故而听闻崇文帝的安排后,便想说与其花费数月,搭上人力物力赶赴过去,倒不如下令于相近的几个州府,移民就粟,让钦南知府先行将受灾的百姓,迁往粮食充足之地就食,以免经受饥馑。

  然如今自己已不是一人说了算,顶头还有方旬坐镇,尚不知这位年过半百的尚书大人品性如何,他自认此时出头委实不妥,遂犹犹豫豫地作罢。

  早朝散后,秦师爷来问,说师文宣在殿前时曾见他欲言又止,问是否对赈灾有旁的见解。

  碍于有外人在侧,谢见君不方便言语,便托秦师爷传话,说是散班后登门去尚书府拜访。

  ————

  “钦南水患,你想要移民就粟?”

  书房内,师文宣翻看完谢见君欲上表陈事的奏章后,惊诧问道。

  “对,学生在早朝时就已然冒出此等念头,这赈灾,总归是要以解决灾民的温饱为先,与其眼巴巴盼着朝廷的赈灾粮草耗费数月运送过去,倒不如自救。”谢见君斟酌着说道:“如今国库入不敷出,各地灾害又频发,倘若回回都需要朝廷出资赈灾,用不了多久,便会掏空国库.....如此移民就粟,灾民们于荒年,迁徙到富庶的州府,待丰年时候再迁回原地,一来供给及时,二来还能够缓解国库捉襟见肘的难题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”

  “倒不失为一个稳妥法子。”师文宣沉吟片刻,捋着胡须赞同道。

  “只怕没那么容易。”旁听的季宴礼唱衰。他原是被罚在家自省,听闻谢见君来尚书府,便以探望岳丈为由也猫了过来,现下完完整整地听完了此事后,皱着眉摇了摇头,“我的好师弟,你要知道,自古以来贪墨赈灾银两的官员层出不穷,屡禁不止,你贸然提出这移民就粟,恐要触及他人利益,定然会遭到有心之人的强烈反对。”

  “所谓赈灾,是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,而非充盈某些人的腰包,圣上批了五万石的粮草给钦南,怕是到灾民手中最多不过十之二三,介时要么饿殍遍野,要么暴乱起义,这两者,都不是咱们想要预见的结果。”

  一想到甘州那些掺了半袋子砂石的粟米,谢见君牙关咬得咯吱作响,“这移民就粟,只能解燃眉之急,学生尚且还有一个法子,可以储粮备荒,平籴出粜。”

  “说来听听。”师文宣一时来了兴致,摆摆手,示意他继续往下说。

  “学生以为,既已知钦南,甘州等州府乃是灾害频发之地,不妨在几处设置丰盈仓。”谢见君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。

  “丰盈仓?这是何物?”季宴礼发问,他头一回听说这词,实在是觉得稀奇。

  谢见君没急于解释,反倒是说起了旁的,“这每逢灾荒或战乱之时,便会引起谷价上涨,甘州大旱,粮食一石就要一百七十文,寻常百姓根本负担不起,大把大把的人吃不上饭,不得不啃树皮吃观音土充饥,但遇着丰收之年,谷价又跌到谷底,农户们辛辛苦苦地劳作一整年,到头来别说是赚钱,连老本都得赔进去,这谷价跌跌涨涨,长此以往下去,遭殃的只会是无辜的百姓们。”

  “这是自然,别说甘州了,去年上京大雪,粮价都贵得骇人呢。”季宴礼顺着他的话接道。

  谢见君颔首,“我于甘州三年,见惯了百姓们面对粮价时涨时跌的无奈,遂才冒出丰盈仓这个念头,此举,便是在丰穰之年,官府平价收粮存进粮库储备,凶歉之年,再以粮库中所存之谷,平价粜卖于市,从而避免‘谷贵伤民’‘谷贱伤农’的窘境,除此之外,官府亦能够以借贷的方式,将粮谷或者种子发放给百姓,约定好期限,待灾荒过去,再归还相应数量的粮谷,不光能维系丰盈仓的运作,还可以起到赈灾的作用。”

  “有官府插手的地方,必定少不得贪污腐败,你总想着赈灾便利,可曾考虑过丰盈仓一旦建起来,平籴出粜的粮价被官吏控制,用以谋私怎么办?”季宴礼身为吏部左丞,思虑举策时,总会先考虑到这一步。

  然谢见君听了,只侧目瞧着他,半晌才缓缓地吐出几个字,“我是户部的...”

  季宴礼被说得一怔,反应过来一巴掌拍上他师弟的后背,“行行行,好好好,先生你快瞧瞧他这幅德行,弄了半天,是把这烫手山芋丢给咱们吏部来处置了!”

  师文宣被自己这俩学生的一唱一和逗得直笑,须臾,他端起秦师爷奉上来的热茶,浅斟了一口,润了润嗓子道:“见君,你明日将移民就粟,以及丰盈仓之举一并整理进奏章中,先行交于方旬,让他帮你参谋一二,若有可行之处,便奏明圣上。”

  谢见君正有此意,他闷头盘算得再怎么完备,没有方旬的点头,这折子也递不到崇文帝跟前去,倒不如趁此机会,摸摸方旬的行事品性。

  三年前,他在翰林院任职时,曾听闻同僚说起,这位尚书大人乃是崇明县主之子,承蒙祖上阴德,当年以二甲进士的功名入仕,不惑之年就做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,为人圆滑处世,审时度势,故而结交了不少大臣,这些年在朝中一直都是顺风顺水,即便面对争权夺嫡打得火热的太子和三皇子,这人也是不讨好不得罪,一碗水端得极平。

  谢见君最是佩服这样的奇人,琢磨着无论如何都得去会会,遂转日辰时,他刚进户部,就将斟酌了一整晚的奏章,呈送到方旬面前,想听听他的见解。

  然方旬仔细翻看完手中的奏章后,略显无奈地将奏章递还给他,“谢左丞,这丰盈仓的举措不错,但就是户部没钱。”

 

第234章

  谢见君早料到方旬会推脱, 当下便将奏章按在公案上,“尚书大人莫要急着驳回,若丰盈仓的建成, 不须得从国库掏一分一厘, 当是可以一试?”

  “哦?”方旬惊讶, “左丞岂不是在说笑?即便如你奏章中所言, 仅在钦南, 宿州, 南阳等几处多灾贫困之地建丰盈仓,但倘若没有国库在其背后支撑,恐也会难以运作起来。”他说的都是大实话,这些年国库空虚,司農仰屋, 户部身为陛下的钱袋子,每日兢兢业业地维系国政, 只恨不得将一个铜板掰成两个花, 哪里还有余钱由着这位刚上任的年轻左丞折腾?单这回钦南水患的五万石粮草, 都是费尽心思凑起来的, 更别说建劳什子丰盈仓了。

  他自认自己劝说得足够明了,哪知谢见君听了他的话,沉稳面色不减,反而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:“下官知晓尚书大人的顾虑, 丰盈仓并非一时兴起的念头,下官也是在实地考察过民情后,才得出此举, 是用以赈灾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法子。”

  “那你说说,不用国库负担是为何意?难不成丰盈仓是一砖一瓦自己搭建起来的?那粮食也是不花钱, 自己长腿跑进粮仓里的?”方旬面露不耐道。他何尝不拿灾民的性命当回事儿,但在其位谋其政,多数时候都是身不由己,不得不舍弃些什么。

  “尚书大人此言差矣,建丰盈仓大可不必大动干戈,由知府出面,在城中寻几处无主之屋,招募匠人们将其简单翻新修缮一番,便可投入使用,只肖得日常注意内涝走水即可....至于头茬采买粮食,可以施以恩惠鼓动商户们捐纳,或说动城中乐善好施之人同官府合作,而这往后的补仓,则更为简单,籴粜的价差,还有中歉之年向百姓出贷粮谷种子所获的利息,都能够弥补丰盈仓运转过程中的损耗。”

  谢见君说的头头是道,看得出来是正经思虑过的,字字句句皆是为民所愿。

  方旬不忍泼冷水,但念及他在甘州任三年知府期间,的确大有建树,便松口说要将奏章呈送给陛下检阅。

  ————

  奏章刚递上去,谢见君就被李公公传进了尚书房。

推荐文章

穿书后我就独宠反派

可燃冰

我崽是宠爸狂魔

直播玄学,在线吃瓜

背景板路人只想普通地生活

神奇奶茶在哪里![穿书]

和男主伪装情人之后

结婚三次老攻都是一人

作者部分作品更多

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

上一篇:穿书后我就独宠反派

下一篇:穿成年代文拖油瓶

[返回首页]

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!